闻一多死水诗歌形式(闻一多的诗歌死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闻一多死水诗歌形式,以及闻一多的诗歌死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死水》如何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论?
综上所述,《死水》一诗通过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巧妙结合,完美地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倡导的“三美理论”,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格律诗的诗人,《死水》也是闻一多先生自认“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实验”,是先生实验他的“三美”新格律体的典型,为建立和形成新诗的格律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本诗甚至比上期卧榻先生所推荐的《再别康桥》更典型。音乐美: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法度严谨。
所谓“三美理论”,是闻一多先生在其《诗的格律》一文中所提出来的。 他说,“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就是所谓三美的纲领,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死水》怎样体现了闻一多的“新格律诗”主张
《死水》这首诗是闻一多新格律诗主张的典型体现,它具体展现了新月诗派关于新诗格律化的形式原则,即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的“三美”主张。建筑美要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虽然不必严格限定每行字数,但各行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感。
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理论在《死水》中的表现尤为明显,这首诗通过独特的节奏与韵律展现了新格律诗的魅力。每四个停顿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组成,这种整齐的停顿方式使整首诗的音节和谐统一,犹如四拍子的歌曲,赋予其格律化的音乐美。《死水》的音乐美还体现在其韵律上。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主张“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首诗完全符合他的上述主张。首先,从音节上看,该诗具有音节的和谐美,这主要表现在诗的节奏上。
闻一多:《死水》独特的诗歌艺术
1、具有音律美。当时闻一多等人倡导“现代格律诗”,要求每行字数一样,音步也一样,如第2句,“我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读起来自有一种整齐的音律美 具有建筑美。新月派诗人追求“三美”,其中建筑美体现在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2、诗的第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正如”一沟绝望的死水”。在这句诗中,“绝望”二字,写出了诗人深沉的失望心情。
3、但是,闻一多的《死水》却丝毫没有这种毛病,甚至他的诗歌还有浓郁的古典主义色彩。在诗歌的创作上,闻一多非常重视对意象的使用,同时他所使用的意象与同时期诗人如徐志摩等使用的浪漫的意象不同——他主张使用理性化意象,往往取材于身边的平凡之物,在经过思辨之后再入文。
闻一多的死水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反衬、象征、比喻、色彩描写。诗的第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正如一沟绝望的死水。
2、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一沟死水”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一沟死水”本该死气沉沉,而由死水养活的青蛙唱起了“鲜明”的赞歌,鼓噪的蛙鸣将反动派的厚颜无耻的嘴脸刻画得跃然纸上。
3、闻一多的《死水》描绘了一片毫无生机的死水景象,诗人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死水里充满了铜锈、铁锈、油腻、霉菌,诗人将这些丑恶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死水因这些成分而变得鲜艳。然而,诗人也指出,这并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丑恶来开垦,创造一个新世界。
4、全诗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全诗把军阀统治下黑暗陈腐的旧中国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对其进行了强烈的鞭挞与诅咒,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热情。
5、《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怒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是对死水的总体印象,用“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来象征军阀统治的黑暗。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描写了死水的丑恶状况。
6、闻一多写的诗歌中死水的象征意义《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
发表评论